本文1788字 阅读3分钟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。
高血压,被称为“沉默杀手”。它不疼不痒,却能悄悄引发心梗、中风、肾衰等严重后果。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.8亿人,却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能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。
石学敏院士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医大师,从医50余年,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。他提出的“三法降压”——简单、可行、有效,已经帮助无数患者稳定血压、摆脱“药罐子”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这三种方法到底有何神奇之处。
降压不是靠“扛”,而是要“稳”
很多人以为高血压只是“血压高一点”,没什么大不了。但真正可怕的是它“悄无声息”,却可能在某个清晨猝不及防地引发中风。
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数据显示,中国每年因高血压引发的卒中人数高达300万人!其中不少人从没重视过血压波动。
石学敏院士强调,稳定血压是防病的第一道防线。而他多年临床总结出的“三个法子”,正是围绕“稳”字展开。
第一法:耳穴按压,疏通血脉
“肾主藏精,开窍于耳。”石院士指出,耳朵上的穴位与全身脏腑息息相关,特别是高血压人群,常常耳根发热、耳鸣、头晕。
他重点推荐两个耳穴:
降压沟:位于耳甲腔与对耳轮之间,沿沟轻轻按揉,有助于调节血管张力,缓解交感神经过度兴奋。
神门穴:在耳朵三角窝,是安神要穴。每天按压3-5分钟,能有效缓解焦虑、助眠、降压。
不少患者反馈,坚持3个月耳穴按摩,高压下降了10-15mmHg,而且睡眠也更踏实了。
第二法:拍打涌泉,调和气血
中医讲,“肾藏精,精生髓,髓通于脑。”高血压与肾精不足、肝阳上亢密切相关。石学敏院士建议每天睡前拍打涌泉穴,促进气血下行,缓解头部上冲之气。
方法很简单:
坐在床边,双脚平放;
双掌交替拍打脚底中央的“涌泉穴”各100下;
拍至微热为宜,不需用力过猛。
坚持1-2个月,头晕、烦躁、心悸等症状明显减轻。很多老人反馈,“以前早上起来头昏眼花,现在清醒多了!”
第三法:调息安神,压得下去才压得稳
压力大、情绪差,是现代人高血压的重要诱因。石学敏院士强调,“情绪波动比吃咸还更伤血压。”
推荐一个简单易学的调息法:
“4-7-8”呼吸法:吸气4秒、屏息7秒、呼气8秒。每天早晚各做5分钟。
配合闭目静坐,排空杂念,能有效降低交感神经活动,减少心率,提高血管弹性。
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一项临床观察发现,坚持“4-7-8”呼吸法8周,高压平均下降8.5mmHg,低压下降5.2mmHg,效果显著。
药不能停,但生活方式更关键
石院士反复强调:“药物控制是基础,生活干预才是关键。”很多人一吃药血压降下来了,就想停药,其实这样很危险。
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,需要长期管理。只有在医生指导下,结合生活方式干预,逐步减少药量,才可能真正实现“脱药不反弹”。
此外,饮食、运动、作息也非常关键:
少盐: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克;
多动: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;
睡好:保证7小时以上高质量睡眠。
高血压不可怕,怕的是不当回事
多数人对高血压的危害没有清晰认知。你知道吗?血压每升高10mmHg,脑卒中风险就增加30%以上。
而如果控制得好,风险可以降低一半!
石学敏院士的“三法降压”,看似平常,其实是对中医“治未病”理念的深刻实践。正如他所说:“调的是气血,稳的是情志,养的是根本。”
哪类人群特别适合“三法降压”?
这三种方法,尤其适合以下几类人:
血压波动大、情绪易紧张者;
长期服药但效果不佳者;
想配合中医调理、改善根本体质者。
当然,这些方法不能替代药物治疗,但作为辅助调理,安全、简便、效果可靠。关键是:贵在坚持!
别小看这3个方法,它们帮了很多人
你可能会说,按摩、拍脚、呼吸,这么简单就能降血压?可事实是,简单的事,重复做,就能产生奇迹。
石学敏院士的“三法降压”,已经在全国多个高血压社区管理试点中推广,被纳入中医药特色干预方案。
不是偏方,不是秘方,是有据可循的科学方法。
如果你或家人正在被高血压困扰,不妨试试这些方法。即使每天只做一点点,坚持下去,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善。
参考资料:
[1]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. 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》. 2023年3月发布
[2] 石学敏. 《高血压中西医结合防治新思路》. 中医药导报, 2021年10期
[3]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. 《“4-7-8”调息法对高血压的影响》.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, 2022年5月刊
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!有你在,我们会更好!
科元网-配资世界网-牛股策略配资网-无锡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